新闻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信息 > 正文

央视新闻联播:航天所深度落实学校产教融合部署

发布时间:2025-03-26 点击数量:

3月25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西安交大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实践!

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卢建军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总书记这次在两会上专门强调了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的建设,我们希望在西部能够形成创新生态,构建风投创投和技术成果交易两大平台,打通创新链,融合产业链,引入资金链,共享人才链,服务国家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详情访问: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西安交大-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

2020年9月,学校在国家产教融合整体部署下,与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十一所成立了“空天往返先进推进创新中心”,面向可重复使用航天动力开展深度合作。2021年12月,双方进一步成立“新型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动力联合创新团队”,校企科研人员组成“一支队伍”,落地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形成了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航天六院王春民副院长、西安交大陈雪峰教授担任总指挥,航天六院十一所张晓军所长担任领域带头人。

联合体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种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将“甲乙双方、一纸合同、一个项目、一笔经费”的传统方式迭代到“水乳交融、校企团队参加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模式。2023-2024年,联合体形成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港三融”模式得到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肯定,累计接待各类考察、调研和学习100余次;联合体形成的校企攻关科研成果,直接支撑了两项重要任务圆满成功。2025年2月,联合体获批省部级科研基地陕西空天推进技术创新中心

联合体自成立以来,受到学校主要领导的多次关怀。2022年12月9日,校党委书记卢建军调研西安交大-航天六院“新型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动力联合创新团队”,实地察看联合团队办公区并与团队成员座谈,听取团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汇报。

详情访问:卢建军调研新型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动力联合创新团队-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

2024年3月30日,校党委书记卢建军、校长张立群共同考察西安交大-航天六院创新联合体,六院十一所马元主任、联合体校企总师南向谊研究员、刘金鑫教授进行现场汇报。

2024年9月24日,校党委书记卢建军再次和西安交大-航天六院创新联合体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座谈交流,六院十一所张晓军所长、联合体总指挥陈雪峰教授、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会议,卢书记对联合体建立以来,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表示高度认可,鼓励师生要继续攻坚克难,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详情访问:卢建军调研空天往返动力与智能制造校企深融平台-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多次调研中,卢建军强调要充分发挥高校、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落实好校企“双导师制”,在创新中培养创新人才,在实战中培养高层次人才,不断助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要深化“6352”工程和“1121”模式,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以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突破口,推动“四链”融合,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做深做实基础研究,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学攻关,持续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用实际行动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团队力量。要注重培养以企业为主导的核心管理团队,加强有组织科研,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推进、使用牵引,合力破解“卡脖子”难题;要规范管理模式,加快“破四唯”“立新标”,不断拓展柔性引才新模式,加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发挥创新团队最大价值,打造新时代校企合作典范。

西安交大机械学院航天所是落实上述联合体产教融合任务的基层科研单位,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 运行,50%师资为航天领域实质双聘的教授/博导。2020年研究所依托机械工程学科成立。研究所主要聚焦空天往返动力、太空在轨维护等领域,全国首创了“新港三融”新模式,推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有机赋能航天科技,实现基础研究和重大需求有机结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4年10月21日,《西安日报》整版报道航天所在全国首创的“新港三融”新模式,以及在校企双导师培养卓越人才方面的成效。2025年03月21日,陕西省委机关刊《当代陕西》专题报道航天所师生在产教融合、应用牵引、破五唯等方面的成效。

原文链接:校企“双导师” 培养卓越人才 - 西安日报数字报|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原文链接:前端应用牵引:技术市场不认“论文贵族”